年廿九雷雨預測比預期弱 降雨強度及位置隨機性大

本港受到強烈東風潮影響,凌晨時分風力指數曾一度高達39.95,比去年十月浪卡襲港期間錄得的37.04更為高;而與南支槽相關的輻合區雨帶在今日日間影響本港。由於大氣環境(如強勁的東風潮及露點溫度等)不利強降雨生成,所以香港天文台逐步調弱預測,今晨更刪去與雷暴有關的字眼。

雖然較常用作參考的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測到是次雨帶的形成及逼近華南沿岸,惟仍存在微小分別:歐洲模式預料本港會直接受到輻合區相關較強的雨帶影響,雨勢偏強;而美國模式則預測香港會一直處於輻合區以北位置,剛好置身於「雨洞」之中,雨勢相對偏弱。

目前,分辦率最高的歐洲電腦模式,其網格點陣為每格9公里乘9公里。但對於尺度較小的天氣系統,如暴雨而言,則仍未足以完全百分百準確地預測。2017年6月初,天文台曾預測一道低壓槽會為本港帶來大雨,最終卻變成了大晴天;天文台當時解釋指「預測並非相差太遠」,因為雨區與本港距離已經相當接近。此一說法雖然尚算科學但就忽略了市民觀感,惟預報員更不可能在數值預報顯示會有大雨的情況下冒險調整預測至無雨甚至天晴。亦正正證明了預報模式的差之毫釐,天氣狀況便會謬以千里,更反映雨區生成及強度具極大隨機性。

#氣象新聞 #氣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