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落雹罕唔罕見?對流層頂部乾凍比暖濕更易引發強對流

今日(9月16日)中午時分新界東部受強對流天氣影響,錄得100毫米雨量,將軍澳一帶更有冰雹報告。講到落暴雨、出現冰雹、猛烈陣風、甚至龍捲風等等強對流天氣的機制,相信同大家心中所想的大有不同 – 對流層中高層需要出現較乾凍的空氣,而並非暖濕空氣。

首先要了解落雹嘅過程,暖濕空氣上升時碰上大氣上空較為乾冷的空氣而未能下降到地面並令水點結合,過程不斷重複,直到大氣不再能盛載。

若果整個對流層的大氣都較為暖濕,會容易持續有雨,但難以出現強對流天氣。原因是整個對流層較為飽和的話,難以產生足夠上升氣流引發強對流。

不過需要留意,這個機制必須是建基於上冷下暖、上乾下濕的條件下才能運作。假如乾凍空氣出現在對流層中低層的話,則反而會壓抑對流發展。

冰雹體積大小較隨機,主要視乎上升氣流強度。強對流形成亦分開動力條件及熱力條件。動力條件指地面低壓槽或高空西風槽橫過等等,而熱力條件則顧名思義指高溫產生。今日廣東地區並無明顯天氣系統,因此今日的情況則屬於熱力條件產生。大家可以參考「三不管」一文的解說。

記得2014年又一城曾經出現過一次“水舞間“而需要發出黑雨嗎?那一次碰上強烈上升氣流,因此冰雹較廣泛及大粒。

至於九月出現落雹是否罕見呢?翻查天文台資料,每年落雹報告最多的月份是4月,由1967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有14日報告,其次是3月共有11日。7月至9月的夏季期間天文台亦曾經接獲落雹報告,但次數較少。九月落雹就較罕見,總日數只有2天,對上一次在2002年。可見夏季並非不會出現落雹,但次數較春季少。

#氣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