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姐係有幾大雨?點樣解讀天文台預測?

「天文台又話今日落雨,點解最後無乜雨?浪費咗個假期😡」、「明明只係話間中有驟雨,點解最後會有紅雨落狗屎?🤬」有唔少人不時覺得天文台個預測同現實有落差,甚至覺得其他地區氣象組織做得更好,例如會經常用日本氣象廳做比較,認為日本當局預測更為準確,實況係咪真係咁?

首先,喺預報用字呢個層面同大家討論吓,天文台預測降雨嘅用字,分別有雨、驟雨、微雨,微雨大家都知未必需要開遮就唔多講。至於雨同驟雨,兩樣嘢係主要指降雨有幾持續,但單憑呢個字眼係唔足以反映雨勢,所以要考慮埋個量詞,天文台預測有驟雨、間中有驟雨、有幾陣驟雨同埋一兩陣驟雨,對於大家感受到個雨勢已經好大分別。

「有一兩陣驟雨」或「有幾陣驟雨」姐係話全日降雨不足10毫米,好多時可能係好短時間落一場雨,或者全日落毛毛雨,甚至全日只係落幾滴雨都歸類為「有一兩陣/幾陣驟雨」。

至於「間中有驟雨」、「有驟雨」、「驟雨較為頻密」,就係需要擔遮嘅級數,但未必去到暴雨警告級數,呢個時候大家會感受到明顯雨勢。「雨勢有時頗大」、「大驟雨」、「大雨」有機會發出暴雨警告,呢點大家都好清楚就唔多解釋。一般嚟講,天文台預測「間中有驟雨」或者以上大家先會感受到明顯雨勢,以後大家解讀天文台預報時要留意。

講完點解解讀天文台降雨預測,就要再講一講天氣預測係點製作同埋有咩難處。天文台製作天氣預報係以各地電腦模式為基礎,然後再作調整。不過,呢個模式有好大限制,一嚟香港面積好細,就算對於成個廣東地區天氣形勢好有把握,雨區落唔落得中香港係非常隨機,以往都試過好多次預測大雨,然後雨區落喺深圳或者香港以南海域。

一般嚟講,面積越大越容易預測,舉例嚟講廣東氣象台要預測廣東雨勢分佈會比天文台預測單一中唔中香港呢一點咁細嘅地方容易。至於電腦模式限制方面,暴雨系統尺度太細,預測比起冷空氣或熱帶氣旋困難好多,經常會出現降雨位置有偏差。

至於有部份人將香港天文台同其他地區嘅氣象部門比較,例如日本氣象廳。首先兩者面對嘅天氣系統好大分別,高緯度地區天氣系統比較大,一般嚟講預測會比較容易。另一個相反例子係新加坡,雖然佢哋面積同香港相差唔遠,但天氣形勢單一好多,佢哋好多時天氣基本上都係日間部份時間有陽光,然後曬熱咗之後下午有熱對流發展,落雷雨,有規律嘅天氣自然容易預測啲。

香港位處珠江口一帶,幾乎係全世界最難預測嘅地點之一,既受內陸嘅東北季候風影響,亦受南面嘅海洋氣流影響,夏季有時受熱對流影響,基本上除咗冬季特別降水現象,其他都有齊曬,好多時春天偏東氣流交界就係正正落喺珠江口兩岸,部份時間香港同澳門天氣都可以有好大分別添,從客觀數據去睇香港天文台預測其實喺全世界氣象部門嚟講係名列前茅,一啲都唔失禮㗎!

#氣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