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早熱對流突襲 男子行山不幸遭劈死 討論預報熱對流發展的難處
有市民質疑天文台昨日未有預報大雷雨,導致有人不幸於今早行山期間遭雷擊身亡。
天文台於昨晚11時15分天氣預測指「大致多雲,局部地區有驟雨及狂風雷暴,最低氣溫約28度。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市區最高氣溫約34度,新界再高一兩度」,並於今日凌晨1時45分發出雷暴警告,直到今日下午2時正取消,期間一度於早上10時至11時3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
從今日本港及廣東省雨量分佈圖可見,大雨區域局部而且分散,這點與「熱對流」特質吻合。由於最近一兩日高空反氣旋有所減弱,因此可以預先得知華南地區將會出現高溫觸發的熱對流,但出現位置、規模等等則非常隨機及可以很局部。廣東省今日大部分區域繼續酷熱,而且熱對流分佈亦較為局部及分散。
翻查全球氣象界公認平均表現最佳的歐洲電腦的預測,昨日熱圖(Heat Map)指本港今日降雨只有幾毫米,相對應天文台預報的「局部地區有驟雨」或「有幾陣驟雨」。這類全球數值模式難以捕捉熱對流發展,天文台亦都只可以見步行步。
從預報層面而言,天文台昨晚的預報其實是合理。當然,最後雷雨的區域比天文台的「局部」稍大,亦未有如廣東省大部份地區出現廣泛酷熱天氣,廣州等地升至37度。試想想假如天文台昨日預測大雷雨,但天氣最終與廣東省大部份地區一樣持續有陽光及酷熱,亦會顯得「狼來了」,預報這種熱對流只可以等有對流於本地有爆發跡象再作預報。
反而,今日應該挑剔天文台的是為何天文台未有根據實況即刻將預報字眼改為「頻密雷暴」?今早探空數據顯示CAPE 超過4000、抬升指數達到-7,這些都是極端數值,再加上今日9時多已有強對流於本港境內增強的跡象,連天文台自己亦於雷暴警告提到過去一小時3000次雲對地閃電,因此,天文台沒有將預測改為頻密雷暴以提高市民警覺,才是今次天文台有待改善的地方。即使將來再來一次今日情況,天文台昨晚的局部地區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預測依然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