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球機率知多啲

打風期間有留意我們的讀者,相信對MET WARN自家「風球機率預報」不感陌生。大家或多或少會好奇,到底我們是基於何等理據得出這些機率呢?

作出風球機率預報,旨在基於科學分析,加入社會因素考量,給予公眾合理「期望管理」,並為此做好應付熱帶氣旋的必要準備。

除了參考電腦模式、實測數據、過往案例,亦因風球發出或取消帶有人為因素,所以不得不將官方對外業務運作、信號轉變時間對社會的影響等考量納入判斷風球機率的準則。

截至2023年,MET WARN風球機率預報的紀錄可參閲下表:

表. MET WARN 2020至2023年所發佈的風球機率預報紀錄。

至於澳門,官方機構會對外發佈風球機率,其實就是將業務運作的決策過程和內容過程知會市民,讓公眾了解官方機構對是次風暴處理手法的大致取態。正因有關機率針對的只是警告信號之級別,而非熱帶氣旋帶來的風力,風球有時會與實際風力情況有落差。

惟我們只是民間機構,無法得知官方機構內部業務運作,一旦情況有變,便有機會「落咗閘都要撬返開」,2021年熱帶氣旋獅子山突如其來的八號風球便是一例。因此,在滿足公眾對風暴消息的需求同時,我們亦會小心處理每次評估:機率不能過份頻繁地調高或調低,但也不能在「大局已定」時才公佈評估,否則就會失去原意。

點為之「中等」?

或許有聲音認為,民間機構無論預測準確與否,所負責任不比官方機構大,因此預報可以比官方機構進取。誠然,民間機構制肘較少,但身處資訊爆炸年代,民間資訊亦可在社會引起漣漪,加上MET WARN社交媒體專頁有一定人數關注,因此我們並非不負責任地「搶閘」發放風暴消息。

讀者們又可能會想,若然民間機構「買大買盡」會被指不負責任,那不如「買死中間」吧!立於不敗之地不是更「穩中」嗎?過去我們亦曾作出機會為中等的預報,確實有聲音認為我們「講咗等於無講」。不過機會為中等的例子往往是變數較大的風暴,有隨後改發更高風球的例子,亦有例子未有發出更高風球。

自2020年起,MET WARN曾針對2021年熱帶氣旋雷伊,2022年的熱帶氣旋暹芭、8月熱帶低氣壓、木蘭、尼格,以及2023年的熱帶氣旋泰利、杜蘇芮和小犬發佈改發更高風球可能性為中等的機率預報。這些個案的詳細分析如下:

個案種類一:環流細小但頗為接近

2022年8月熱帶低氣壓與本港最接近距離只有80公里,但由於其環流相當細小,本港實際風力普遍疲弱,故未有改發更高信號;然而,若該熱帶低氣壓更接近香港,風力或會有很大變化。

2023年10月熱帶氣旋小犬環流同樣細小緊密,甚至可以「袖珍」形容,即使其以颱風上限至強颱風強度於本港以南約70公里處掠過亦未能使本港廣泛受到烈風影響。但與前面提到的熱帶低氣壓相反,鑑於小犬以較高強度進入本港100公里範圍,只要路徑稍有波動,影響本港的風力便會拾級以上。基於以上因素,MET WARN隨後亦分別調高八號及九號風球機率。

個案種類二:只能「睇餸食飯」但難以早早排除

2021年熱帶氣旋雷伊和2022年熱帶氣旋木蘭影響期間,天文台一直未排除更高信號的可能性,惟最終皆因本港風力未達發出更高信號的標準,而分別維持一號及三號風球。雷伊的個案中,其減弱速度存在變數;木蘭方面,其雨帶伴隨較大風力,但雨帶發展較隨機,難以一早斷言相關風力會否影響本港。

個案種類三:強風烈風「擲界」

2022年熱帶氣旋暹芭、尼格,以及2023年的熱帶氣旋泰利則是典型「擲界」個案,電腦模式預測烈風區貼近華南沿岸,烈風或未至於帶來廣泛影響,但本港部份地區仍帶有一定機會間中甚至持續吹起烈風。MET WARN隨後亦有基於本地風力變化、電腦模式最新預測等因素,調高八號風球機率。

個案種類四:路徑差之毫釐結局謬之千里

2023年熱帶氣旋杜蘇芮襲港前夕,電腦模式的路徑集成預報一直呈「仙女散花」狀況,並曾分別出現兩次較明顯的整體東調及西調。即使其進入南海後,集成預報仍然具一定程度的分歧。杜蘇芮為「東登」風暴,其路徑的「入射角」些微之別,本港所受影響的風力亦會截然不同。機率預報發佈時,天文台九天天氣預報仍維持杜蘇芮最接近本港當日「離岸及高地6至7級」的風力預測 ,至下午才稍為下調至「離岸及高地6級」;並於一號信號發出後初時繼續表示「會視乎杜蘇芮與珠江口的距離,評估最新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直至翌日上午,天文台才對三號信號徹底「落閘」。

如前文提到,我們會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在成員交流及達成共識後方會對外公佈機率,作為一個團隊亦必須要具備集體負責的心態。即使最終誤判形勢,亦絕不能以「民間」一詞作為完全免責的擋箭牌。

#氣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