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數據
本港連續兩年需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本部份會著重比較山竹與去年襲港的天鴿在本港錄得的實測風力,亦會比較過往多個十號信號的風力,回顧山竹為香港帶來的風力的強烈程度。

山竹與天鴿在結構上的分別決定了香港會承受的風力,而山竹與天鴿最接近香港時的結構上有很大分別。首先山竹由於橫過了呂宋北部的陸地,其中心密集雲團區被瓦解,山竹出海後重新整合了一個雲捲風眼,而且在接近香港時出現輕微增強。而山竹眼壁風力較眼壁外的螺旋雨帶弱,本港直接受其中心附近的強烈雨帶影響,該處為山竹風力最強烈的部份,因此即使山竹的最接近香港距離較遠(100公里),本港亦能錄得破記錄的風力,反而距離山竹較近的珠江口西岸例如澳門及珠海,實測風力亦不及香港。

在山竹吹襲下,大老山、橫瀾島、長洲、長洲泳灘、大尾篤、青洲、北角以及赤柱的香港航海學校等地曾經錄得颶風,可見颶風廣泛地影響本港不同地方,並不像天鴿和韋森特般只局限於南部地區,風力為35年以來最強,是一個風力強烈的十號信號,部份地區的風力甚至可以與60以及70年代造成嚴重災情的風災相比。

至於天鴿方面,天鴿接近珠江口沿岸時出現急劇增強。在急劇增強同時天鴿的環流緊縮,與天鴿相關的颶風只集中在風眼附近,加上最接近香港時香港位於對流空洞內,令香港未有受其中心環流影響,因此大部份地區風力只達烈風至暴風程度,南部地區、離岸及高地則受颶風影響,颶風未有像山竹般擴展至全港。相反,一海之隔的澳門則在天鴿時錄得破紀錄風力,便證明天鴿的環流十分緊密,只要最接近時距離有少許分別,不同地區所承受的風力便會有很大分別。 圖15. 2017年天鴿與2018年山竹襲港時的雷達圖像。圖中説明天鴿與山竹兩者之間在結構上的分別。

首先在八個風力參考站之中,全部地方錄得的風力都比2017年的天鴿與2012年的韋森特為強。其中長洲以及西貢的風力大大拋離天鴿及韋森特。長洲錄得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73公里,直迫1983年愛倫的記錄。西貢則錄得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18公里,剛好達颶風標準。而機場以每小時115公里的些微之差未能錄得颶風。其他參考站方面,流浮山錄得自2003年杜鵑吹襲以來最強風力;啟德首次錄得暴風;青衣蜆殼油庫在加入八站網絡後首次錄得烈風。另外向來受到地型影響而風力微弱的打鼓嶺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62公里,只差1公里便能錄得烈風。至於沙田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58公里,亦達強風上限。

表1 山竹、天鴿及韋森特襲港時八站風力(km/h)比較

站名 山竹 天鴿 韋森特
長洲 173 132 140
西貢 118 80 82
機場 115 102 96
流浮山 110 78 68
啟德 91 81 85
青衣蜆殼油庫 63 55 51
沙田 58 45 46
打鼓嶺 62 49 47
八站平均 98.6 77.8 76.9

 

至於在其他地區方面,多處地區受到山竹的猛風吹襲,尤其是新界東部、離岸及高地。大尾篤自動氣象站在啟用以來首度錄得颶風,打破紀錄。大尾篤在改發十號信號初期風勢只達烈風程度,但在10時半前風力急速增強。首先在10時19分開始錄得暴風,風力不斷增強,在20分鐘後風力便增強至每小時110公里左右。風勢增強速度未有停止,在11時正開始錄得颶風。該處持續受猛烈颶風吹襲,風勢不斷攀升,並在正午12時16分錄得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53公里,為大尾篤創站以來的最高記錄,遠遠拋離天鴿及韋森特吹襲期間的風速。而且山竹其中一個特點是環流廣闊,影響本港的颶風維持了很長時間。大尾篤在11時正首次錄得颶風後,一直保持颶風程度至下午2時50分為止,颶風一共維持3小時50分鐘。

 

至於離岸及高地方面,颶風的影響更為顯著,更維持了長時間。在大老山,當地上午9時前開始錄得颶風,風力持續上升,在上午10時38分錄得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89公里,並錄得最高陣風為每小時256公里,風力為54年以來最強烈。大老山的颶風亦頗為持續。在當日上午8時48分開始錄得颶風後,颶風一直維持至下午2時40分,總共吹了超過5小時颶風。

 

至於被稱為熱帶氣旋前哨站的橫瀾島,當地錄得破記錄風力,而且颶風的維持時間比大老山更長。橫瀾島在上午8時27分開始錄得颶風後,風力不斷上升。直到上午10時19分達至最高峰,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80公里,最高陣風為每小時220公里,打破了1999年約克和1962年溫黛的記錄。之後橫瀾島風力保持強勁,在下午前一直保持超過每小時150公里的水平。而該處在下午繼續受颶風影響,但風力未如早上般強。橫瀾島在下午4時18分最後一次錄得颶風,颶風影響該處超過7小時。

 

另外,仍於測試狀態的清水灣更錄得高達每小時191公里的最高持續風速,相信是香港所有海平面自動氣象站啟用以來的最高紀錄,比大老山當日錄得的每小時189公里更強。然而清水灣自動站位處複雜地形,風速計高度在海平面以上七十多米,天文台估計相應近海平面的風速低於每小時185公里。而所有測風站的最高陣風均達至颶風程度。

山竹的整體風力除了比天鴿及韋森特強之外,亦與部份著名風災例如溫黛平分秋色。表2至表8會列出數個歷史悠久的氣象站在多次十號信號中的最高60分鐘持續風力排名。

表2:天文台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溫黛 1962 133
2 姬羅莉亞 1957 115
3 露比 1964 110
4 露絲 1971 103
5 瑪麗 1960 96
6 愛倫 1983 92
7 黛蒂 1964 88
8 愛麗斯 1961 83
9 山竹 2018 81
10 荷貝 1979 75
11 雪麗 1968 68
12 約克 1999 63
13 天鴿 2017 62
14 愛茜 1975 58
15 韋森特 2012 56

 

表3:啟德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露絲 1971 122
2 露比 1964 118
3 荷貝 1975 115
4 愛倫 1983 112
5 溫黛 1962 108
6 瑪麗 1960 92
7 山竹 2018 81
8 雪麗 1968 75
9 姬羅莉亞 1957 72
10 愛麗斯 1961 70
韋森特 2012 70
12 黛蒂 1964 67
愛茜 1975 67
天鴿 2017 67
15 約克 1999 59

 

表4:橫瀾島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愛倫 1983 169
2 山竹 2018 161
3 約克 1999 153
4 溫黛 1962 148
露比 1964 148
6 荷貝 1979 144
7 露絲 1971 140
8 天鴿 2017 137
9 雪麗 1968 124
10 愛茜 1975 118
11 黛蒂 1964 117
12 姬羅莉亞 1957 113
13 瑪麗 1960 112
14 韋森特 2012 106
15 愛麗斯 1961 90

 

表5:長洲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愛倫 1983 171
2 山竹 2018 157
3 露絲 1971 131
4 韋森特 2012 128
天鴿 2018 128
6 溫黛 1962 118
7 荷貝 1979 117
8 露比 1964 113
約克 1999 113
10 愛茜 1975 106
11 黛蒂 1964 96
12 雪麗 1968 90
13 愛麗斯 1961 76

 

表6:大老山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溫黛 1962 189
2 露比 1964 167
3 山竹 2018 166
4 黛蒂 1964 157
5 露絲 1971 148
6 愛茜 1975 130
7 雪麗 1968 126
愛倫 1983 126
9 天鴿 2017 118
10 韋森特 2012 117
11 荷貝 1979 115

 

 

表7:京士柏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愛倫 1983 88
2 荷貝 1979 79
3 愛茜 1975 75
4 山竹 2018 70
5 約克 1999 68
6 韋森特 2012 56
7 天鴿 2017 54

 

表8:青洲
排名 熱帶氣旋名稱 年份 風力(km/h)
1 愛倫 1983 137
2 山竹 2018 128
3 愛茜 1975 118
4 荷貝 1979 108
5 韋森特 2012 92

 

表9:香港各區在9月16日錄得的10分鐘最高持續風速以及錄得的時間

排名 地點 風速 時間 最高陣風
1 清水灣 191 — —
2 大老山 189.4 10:38 256
3 橫瀾島 179.6 10:19 220
4 長洲 173 14:30前 212
5 長洲泳灘 158.8 13:19 209
6 大尾篤 152.6 12:16 198
7 青洲 144.0 10:37 229
8 北角 124 — 171
9 香港航海學校 123.1 11:30 —
10 西貢 118.1 11:47-12:00期間 180
11 黃麻角 115.2 14:07 157
12 赤鱲角 114.5 14:50 157
13 沙洲 110.5 11:55 164
14 流浮山 110 — 166
15 大埔滘 96.5 14:10 146
16 啟德 90 14:34-35 142
17 九龍天星碼頭 90.4 14:03 135
18 石崗 85.3 14:18 164
19 塔門(損毀前) 81.7 09:57 —
20 京士柏 80.3 14:21 161
21 黃竹坑 68.8 12:08 173
22 將軍澳 66.2 10:26 153
23 屯門 65.2 16:21 133
24 濕地公園 64.1 13:15 130
25 青衣 63.0 14:40-41 137
26 打鼓嶺 62.0 10:55 133
27 沙田 58.0 12:30 149
全港平均 — 110.2 — 169.8